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
第十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提案
总编(2013)第 0015 号 农牧林水类 03 号
案 由: 关于统筹解决“五农五牧”问题的提案
提 案 人:民盟
内 容:
所谓“五农”就是指“农村、农民、农业、农民工和农藉市民”。“农民工”和“农藉市民”的区别是:农民工是指家在农村,季节性或长期到城里务工的农民;农藉市民系指家已由农村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村籍市民。于此相平行的概念是“五牧”——“牧区、牧民、牧业、牧民工和牧藉市民”。
农村的基本矛盾是人多地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实现,土地上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农业内部的潜力已挖掘殆尽,这就促使大量富余劳动力走向城市,随之产生了大量的农民工和举家迁往城市的农藉市民。
牧区面临的基本矛盾也是人多草场少,而且这个矛盾似乎比农村还要突出,更迫切需要解决。
2011年全面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全区草原的40%划为实施禁牧的草场,60%划为实施草畜平衡的草场。由于补奖机制实施办法中规定三年减畜到位,这就意味着三年以后禁牧草场上的牧户就必须完全放弃靠自然放牧维系的传统生产方式。禁牧户在牧区选择其他谋生手段的机会很有限,一是禁牧区是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基本不存在建设养畜的条件;二是靠买草维持舍饲养殖基本上无利可图。这就决定了禁牧草场上的牧户只能转从它业。
可以预计几年内牧区会出现两种现象:第一是大批牧民走出草原谋生,牧民走出草原只能走进城镇;第二是草场会以流转的方式向少数牧户手里集中,草原畜牧业的各类生产要素将面临大规模整合。
国家和地方政府近年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但成功率并不高,且移民多有怨怼;但自发移民成功率却很高,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建议政府转变思路、因势利导。为使几亿农牧民顺利完成融入城市的过程,
具体建议:
一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
二是建立农民工农藉市民权益保障制度;
三是逐步解决住房问题;
四是建立对他们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解决子女教育问题;
六是户籍及相关的社会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