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讨论会实话实说
发布时间:2013-01-26     来源:内蒙古日报

1 月24 日下午,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一次分组讨论会开始前,记者走进第二小组的讨论会现场,有些“简陋”的布置,令人耳目一新:没有鲜花、绿色植物之类的会场装饰,每个席位前只摆放了几页空白稿纸和一支铅笔,连与会委员的席签都“省”了。

14 时30 分,第二小组的委员们走进会场,他们分别来自民革、民建和九三学社3 个民主党派。委员们围绕自治区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展开讨论, 每一位与会委员都没有拿讲稿,自由挥洒的发言彰显着真诚与坦率。

“这次的报告非常精炼,体现了文风的改变,这是可喜的变化。但是我觉得一些具体反映工作实绩的内容有些少。” 民革内蒙古区委副主委、内蒙古大学教授陈贵林委员第一个发言就毫不“客气”。

对此,民革包头市委主委、包头师范学院副院长侯晓菊委员也表示赞同。她说:“我提个建议,以后可以把那些在报告中简略的具体工作内容作为附件,和报告一起递交给委员,特别是新委员们,好让他们对往届政协工作有个全面的掌握。”

“提议大家关注一下,如何避免政协提案‘回娘家’的问题———自己的提案转了一圈,又回到自己手里,成了自问自答了。”九三学社包头市委主委梁瑞委员的发言,引起了不少与会委员的共鸣。

民革党员、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副区长戴强委员提出:“应当建立提案公示和跟踪问效的机制,加强监督、促进落实。应当让全社会都能看到提案办理的情况,一起来评判责任单位和部门,究竟是用‘嘴’办、用‘纸’办,还是用‘心’办? ”

句句“掏心窝子”的真话、实话,彰显着会议的民主之风。据记者粗略统计,在这场3 个多小时的分组讨论会上,与会委员们共提出20 多条可操作性极强的意见和建议。

1 月25 日下午,在人代会和政协会的分组讨论现场,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依然热烈。代表和委员们带着民声、民愿实话实说、参政议政。(记者黄永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