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黎声委员的发言——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化 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2-02-17     来源:

产业集群具有高度集聚化和专业化特征,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当今产业组织的发展方向。在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已十分普遍和成熟,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大多也是依靠产业集群效应而在经济上获得迅速发展。如广东省的玩具、食品、服装、电子、家电和陶瓷等产业集群,浙江省的温州电器和皮鞋、义乌小商品、海宁布艺、宁波袜子、平湖服装等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我区的产业集聚化配套化程度低,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仍处在培育期。“十二五”时期,我区将培育60个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对今后自治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区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集群化发展的基础支撑条件不足。一是市场和流通体系不完善。特色农畜产品专业批发交易市场数量少、档次低、交易方式落后、交易额较小,如“薯都”乌兰察布的马铃薯要进入首都市场,须先到寿光去“旅行”。工业品和日用消费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滞后,难以保障中小企业集群对原辅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需要。流通网络不够健全,物流成本高,影响优势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企业集群发展壮大。商务、信息服务企业及商贸企业规模小、组织形式分散、经营业态落后,弱化了连接生产与消费和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功能。二是基础设施制约明显。全区公路、铁路路网密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运能缺口较大,铁路请车满足率不足40%。电网不能满足大规模电力外送需求,风电产业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工业用地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鄂尔多斯市每年工业用地指标仅能满足重点项目用地的30%。三是面向产业集群、服务企业的各类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数量少、服务能力较弱,政府主导的各级公共服务平台有的尚未建立,有的难以发挥作用,企业发展缺乏有效的信息、融资、法律、技术、人才及创业辅导、管理咨询和市场开拓等服务。

(二)资源型和低端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影响大。一是大多数处于产业上游,“原”字号产品比重高,附加值低,延伸加工不足。铝、铜、铅、锌等有色金属深加工率不到30%,化工产品90%以上为初级化工原料。不直接依靠资源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少,传统的轻纺工业大多在竞争中被淘汰,剩下的也面临发展困境。二是产业布局“点”多、“线”短、“面”散。虽然我区工业也有大型、特大型企业,但这些企业依原料基地而建,加之我区大部分工业园区硬件和软件条件还不够完善,即便是相互关联的企业也散布在一个个点上,大都没有形成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相互补充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三是配套企业“少、小、弱”。重工业比重高,轻工业、制造业、服务业比重低,与大企业集团专业化协作、配套发展的中小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能力弱。虽然生产要素成本较低,但产业配套能力差,交易成本高。

(三)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较弱。中小企业实力小,贷款难,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经济基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少,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基础;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

(四)中小企业分工不合理,企业关联度较差。由于多数中小企业起点低、规模偏小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企业集群之间和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很难得到充分发育。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追求“小而全”的倾向,不甘心做配角,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存在,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而且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引导,完善政策。政府应结合实际,做好长远规划,将政府控制职能逐步转变到引导与服务的职能上来,积极建立政府引导机制。研究出台促进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专〖JP2〗业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条件。

(二)科学布局,理性推进。在发展大产业集群同时,要密切关注小产业集群发展,积小成大,积少成群,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实现良性互动发展。

(三)大力改善配套保障条件,夯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积极推进公路口岸、铁路口岸、电子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提高电力、供水、通讯等公共设施的保障能力,实现城市综合服务对产业园区的有效覆盖。加快推进重大交通、电网项目建设,构建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大容量、长距离的电力外送通道。

(四)发挥中小金融机构作用,完善信用担保机构。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集群提供服务方面信息和成本管理上的优势,通过长期合作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提供空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保证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同时完善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的规章制度,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五)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展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维护中小企业集群信誉,提高集群企业自身素质,在疏通企业集群融资渠道及提高融资效率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有效预防产业集群内由于其产品的相似性,有可能发生的低价位、低品质排挤优质产品的柠檬现象,引导中小企业逐步提高产品质量,为群内企业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质量基础。

(六)积极培育企业集群核心人才。打破以血缘、亲缘、地缘为基础的私人关系和利益导向形成的家族制网络结构,积极培育企业集群的核心人才,将集群潜在竞争优势转化成现实,推动中小企业集群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革内蒙古区委主委



主题词:中小企业 集群化 建议